你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最新动态 > 行业新闻

北京女足年卡开售!女超联赛过半球队公开售票,女足市场迎来破圈契机

发布日期:2025-09-06 21:09:53 点击次数:

随着春意渐浓,2025赛季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(女超)的备战与推广工作正悄然掀起一场变革,北京女足官方宣布正式开售年度主场观赛会员卡,成为本赛季第六支公开推行票务市场化运作的女超球队,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女足俱乐部在商业化探索上迈出关键一步,更折射出中国女足运动在市场培育、球迷文化与职业化进程中的新趋势。

■ 年卡发售:北京女足的“破冰”尝试
北京女足本次推出的年卡分为两档:普通会员卡售价360元,可观看全年主场联赛;VIP卡售价688元,含专属座位、定制周边及球员见面权益,发售首日,线上平台即售出超200张,其中家庭组合购票占比显著,俱乐部商务负责人表示,年卡设计初衷是“降低观赛门槛,培养核心球迷”,未来还将结合亲子活动、青训互动等场景深化服务。

北京并非首个试水年卡模式的女超球队,武汉车谷江大、上海农商银行等传统强队早在2023赛季便推出类似产品,但北京作为北方足球重镇,其市场响应被视为女足联赛北方区域潜力的“试金石”,值得一提的是,北京女足主场位于先农坛体育场——一座承载老北京足球记忆的地标场馆,其历史底蕴与城市情怀成为票务营销的独特卖点。

■ 过半球队公开售票:女超联赛商业化提速
截至4月初,2025赛季女超12支参赛队中,已有至少6支球队通过官方渠道公开销售单场票或季票,包括武汉、上海、江苏、广东、长春及新加入的北京,尽管票价普遍亲民(单场票价多在20-80元区间),但这一变化打破了以往女足赛事“免费观赛为主、组织观赛为辅”的惯例,意味着联赛正从行政主导转向市场驱动。

中国足协女子足球部相关负责人透露,推动票务公开是联赛职业化改革的一部分:“我们希望俱乐部逐步建立自有营收渠道,而非仅依赖拨款或赞助,门票收入虽微薄,但却是连接球迷与球队的核心纽带。”据悉,足协已要求各俱乐部在2025赛季提交票务运营方案,并计划将上座率与商业分红挂钩。

■ 从“公益场”到“付费场”:球迷心态之变
女足赛事售票能否被市场接受,始终是业界担忧的焦点,但早期数据显露出积极信号:武汉女足2024赛季揭幕战售出逾6000张门票,创下女超历史纪录;上海女足主场虹口足球场近期比赛场均观众突破2000人,其中购票入场占比超七成。

“免费时代,观众是‘观众’;付费时代,观众才是‘球迷’。”一位长期跟踪女足赛事的媒体人指出,“购票行为背后是身份认同与情感投入,哪怕票价仅是一杯奶茶的钱,也会增强球迷的参与感和主队忠诚度。”社交媒体上,多地女足球迷发起“晒票根”活动,甚至出现跨城观赛的“远征军”——这种曾仅属于男足的球迷文化,正在女足领域悄然生根。

■ 商业价值待掘金:转播、赞助与社区联动
票务改革仅是女足商业化的一个切口,2025赛季,女超联赛全媒体版权已签约多家平台,部分场次尝试付费点播模式;匹克、支付宝等品牌加大了对女足球队的装备与资金支持;多地俱乐部则通过社区足球诊所、校园合作等项目拓宽粉丝基础。

北京女足年卡开售!女超联赛过半球队公开售票,女足市场迎来破圈契机

挑战依然存在,女足赛事曝光度不足、明星球员辨识度低、联赛赛程稳定性弱等问题仍制约着商业开发,专家建议,俱乐部需更精准定位受众:“女性体育消费群体、亲子家庭、校园学生是核心目标,应针对其需求设计产品与体验。”

北京女足年卡开售!女超联赛过半球队公开售票,女足市场迎来破圈契机

■ 未来之路:职业化与青训的双向赋能
女足市场化探索的意义远超商业营收本身,它既是职业联赛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,也是推动女足社会关注度与青训参与度的关键杠杆,当球迷愿意为比赛付费,俱乐部便更有动力提升竞技水平、优化服务;当女孩们看到看台上涌动的掌声与呐喊,足球梦想便不再遥远。

北京女足年卡开售首日,一名购卡的母亲在采访中坦言:“我带女儿来看球,不只是为了比赛,更是想让她看到——女性运动员值得拥有专业的舞台和热烈的掌声。”这句话或许正是中国女足迈向新阶段的注脚:赛场上的拼搏需要赛场下的回响,而一张门票,正是无数回响开始的地方。

(完)